珠海航展上中国轻武器集体亮相,最闪耀的无疑是新191枪族的三支武器,其次则是口径分别为7.62/8.6/12.7的3款高精狙。另外两挺机枪的热度则小很多,其中5.8口径的班用机枪咱们之前说过了,本期就讲讲另一款名为QJY201的中口径通用机枪。
毫不夸张的说,QJY201通用机枪的出现对中队轻武器火力结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一款真正好用的通用机枪了。
通用机枪也叫做轻重两用机枪,一般是单兵可以携带的气冷机枪,还要使用弹链供弹,也得能快速更换枪管保证火力持续性。需要重机枪时,装上三脚枪架可以当成重机枪使用,而需要轻机枪时,通用机枪又能方便灵活的变身轻机枪,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
所以一款优秀的通用机枪就是要做到单兵拿得动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火力水平,成为上下衔接轻重机枪,可单兵使用的支援武器。
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MG34和MG42就是优秀通用机枪的代表。战后50~70年代,通用机枪飞速发展,美国的M60、比利时的FN MAG、德国的MG3、苏联的PK等都是通用机枪里的佼佼者。不过咱们中国的通用机枪发展就很曲折了。
50年代中工在简陋的工业条件下开始国产机枪研制,成功仿制苏联同类产品,研制了出53式轻机枪和重机枪,迈出了国产机枪第一步。
而中国第一种自产的通用机枪是几年后的58式连用机枪。和53轻重机枪一样,58式连用机枪仿制的是苏联的RP46连用机枪,实际上就是DPM机枪的衍生版,本来苏联人研制RP46机枪是为了应付二战的,但研制出来时二战已经结束了一年多,出生就已经落后。
58式连用机枪在中国的评价也不好,当轻机枪用吧,这家伙有12.7公斤,太重了。当重机枪用又威力不够,射程和精度都不好,所以在中国也装备不多,不过也给中国通用机枪开了个头。
时间来到60年代,国产机枪走上自主研制道路。在工厂、学校、研究所和部队几年努力下,67式轻重两用机枪研制成功。67式机枪诞生的年代世界上通用机枪百花齐放,67式机枪从一开始设计就考虑了作为通用机枪使用,研制成功后一举替代了部队里落后的53、57式重机枪和58式连用机枪。
67式机枪强调重机枪状态下性能表现,安装在三角架上能用于1000米距离内打击敌人有生目标。而且枪身自带折叠两脚架,作为轻机枪使用可以对付800米内软目标。67式机枪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三脚架能转换为高射状态,配上高射瞄准镜能对500米以内的空中目标射击。
67式轻重两用机枪是中国第一次自行在通用机枪上的尝试,问题还是有不少的,最严重的就是可靠性不好。根据部队反应,67式机枪在打过一定射弹数量后,精度会大幅下降,而且容易发生故障,机械动作也会变得不可靠。
虽然后来有改进版67-1和67-2两种机枪,但和世界优秀通用机枪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1979年南疆战火爆发,我们缴获了苏联援助给越南的PKM通用机枪,仿制定型了80式通用机枪。80式通用机枪精度好,重量轻,明显优于原有的67式,但不知什么原因,最终80式机枪只是少量装备部分空降兵、特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没能成为新一代通用机枪。
后来班组轻武器逐渐小口径化,小口径武器凭借高初速、低后坐力、中近距离高毁伤能力在班组级轻武器上表现亮眼,但用到连一级的通用机枪上就不合适了,可偏偏新的88式通用机枪成了5.8毫米口径。
88式通用机枪看起来似乎是1988年设计定型的通用机枪,然而实际上1989年才开始方案论证,1996年才设计定型。第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999年“建国50周年成就展”,在2000年才开始试制装备部队。
小口径的88通机作为轻机枪使用还可以,但把三脚架摆开作为重机枪使用就很吃力了,小口径飞到1000米外还有多少存能?所以88式通用机枪定型20年,产量却很低,很少在部队里看到这种小口径通用机枪。
因为88通用机枪的失误,在67式通用机枪退役后部队里就没有一挺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机枪了,班组用95班机,再往上直接就是89式12.7毫米口径重机枪。
而珠海航展上出现的新201式通用机枪将会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新的QJY201发射的弹药不再是中国传统的7.64x54r全威力弹药,而是北约的7.62x51毫米,几乎是现状弹药选择的最优解。
从有限资料来看,201式通用机枪外形酷炫,科技感满满。采用可散弹链供弹、可更换枪管,充分保障火力输出能力。另外还标配光学瞄具,可以有效对中远距离外目标进行打击。
而且整枪更易用,仅从枪托上看,就能发现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易用性。首先枪托是可伸缩的,还有可以调节高度的托腮板,另外由于全威力弹的大后坐力,枪托尾部还有软质缓冲层,缓冲对射手的冲击,而且枪托底部还有一小段皮轨,用来安装枪托支撑,缓解卧姿据枪压力。
最后一个问题,这挺新通用机枪会装备部队吗?我认为是肯定的,QJY201的名字已经说明一切了,相信在不久将来201式通用机枪将会成为中国步兵最为倚重的连排级火力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