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军队代表委员昂扬奋进、意气风发。本期,我们聚焦6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军队代表委员,聆听他们踔厉奋发、岗位建功的强军故事。
勇闯科技前沿创新攻关,是李应红矢志不渝的追求。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国防科研领域潜心耕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一次,部队官兵反映战机某零件发生故障急需排除。“部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攻关方向。”李应红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某技术对解决问题价值很大。
面对重重困难,李应红告诉大家:“关键技术必须自主研发,创新才能实现突破!”他带领团队攻克了设备、工艺、机理、应用和设计等方面的一系列难题,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现在,该技术已应用于多个领域。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要始终把祖国的需要摆在首位。让新技术真正应用于装备、飞上蓝天,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瞄准科技前沿攻关,李应红带领团队一干就是近20年,取得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头雁引领群雁随。如今,李应红所在团队人才济济,硕果累累。前不久,团队成员吴云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去年,李应红领衔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被表彰为全军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赴京参加全国前,李应红经过深入调研,撰写了关于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提案。未来,他和团队将集中更多力量奋力攻关,探索科技前沿“无人区”。
深山月夜,繁星点点。火箭军某旅技术室内荧屏闪烁,全国代表、该旅一级军士长崔道虎坐在电脑前,边移动鼠标,边在笔记本上记录数据参数,加紧推进新的革新项目设计论证。
阵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打仗。入伍28年,崔道虎先后参与多项国防工程建设任务。他说:“经历过这些大项任务,我更加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对国防工程建设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上作业现场,看到战友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手工打磨钢材除锈,崔道虎便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是设计一台能自动除锈的设备就好了。”说干就干,他利用任务间隙自学制图软件、机械原理、自动化控制等知识,找来零配件进行试验。经过多次调整改进,崔道虎成功研制出多功能自动除锈机并申请发明专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带着从技术创新中获得的喜悦,崔道虎开始将目光投向施工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某工程迎来施工高峰,钢板打孔数量倍增,传统手钻打孔很难跟上施工进度。崔道虎从缝纫机、打印机工作原理中受到启发,成功研制出全自动钢板冲孔机,大幅提高了钢板打孔效率。
“通过科研革新提高国防施工效率,任务就能更快完成,就能为战场打赢提供有力支撑。”常年扎根一线,崔道虎聚焦施工难题攻关,取得革新发明成果27项。他的徒弟张伟说:“崔班长的革新成果,源自专注学习。”
奋战施工一线,矢志创新打赢。近年来,崔道虎积极响应所在部队“科技引领、全员创新”号召,聚焦科技创新前沿技术,适应全新施工模式,取得一系列实用管用的革新成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仲春时节,西南某演兵场。硝烟弥漫,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一场反恐演练紧张进行。“3、2、1,突击!”在狙击手掩护下,特战队员从多个方向突入目标区域,对“暴恐分子”发起攻击,成功解救人质。
带领特战队员突击的,是全国代表、该支队侦察科参谋姚瑶。“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姚瑶说。
从通信兵到侦察兵,从指导员到侦察参谋,姚瑶始终坚信:“军人生来为战胜,战场上没有性别之分,人人都是战斗员。”
任侦察连排长时,姚瑶多次带领女兵参加“魔鬼周”训练。她们背起与男兵同样的背囊,携带同样的装具,一连7天长途奔袭冲锋,连贯演练多课目,不断挑战极限。大家咬牙坚持,交出了合格答卷。
凭借过硬的军政素质,那年姚瑶被任命为男兵中队指导员。“一个女同志能否带好一群男侦察兵?”面对任职之初的质疑,她用实绩作出了回答。楼房攀登、格斗刺杀、快速射击……凭借过硬技能和顽强作风,姚瑶很快让中队男兵折服。
“要想赢得战斗胜利,必须智勇双全。”走上侦察参谋新岗位后,姚瑶积极转换角色,集中精力研战谋战,快速实现从技能型向智囊型的转变。在单位射击方舱、信息化训练场等建设项目中,她结合特战训练实际,聚焦实战提出针对性建议,赢得“能文能武”的好评。
入伍13年,姚瑶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膺部队“标兵教练员”、优秀“四会”教员等,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为履行好全国代表的职责,姚瑶深入基层调研,围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广泛收集官兵意见建议。“只要我们人人为强军、奋力加油干,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姚瑶信心满满地说。
奋飞海天,全国代表、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飞行大队大队长罗胜科驾驶战机与“敌”展开空战。缠斗之际,罗胜科抓住“敌”机机动破绽,操纵战机快速咬尾,瞬间将其“击落”。
“只争朝夕,不负青春”,是罗胜科的座右铭。2018年,罗胜科通过层层选拔,如愿成为一名舰载机飞行员。他扎扎实实学理论、精益求精练技术,先后完成昼、夜间航母飞行资质认证,空战技能不断提升。
军事素养过硬、战斗作风顽强,是战友对罗胜科的印象。一次,罗胜科随航母编队执行远海训练任务。在完成预定科目训练后,他驾驶战机返航准备着舰。突然,战机导航系统出现异常。此时,海面上空雾气蒙蒙。他临危不惧,靠着自身精湛技术和塔台指挥引导,成功将战机降落在航母甲板上。
去年,罗胜科被任命为飞行大队大队长。“个人力量是有限的,整个团队强起来,作战能力才能全面提升。”他根据大队实际制订短板补差计划,从地面模拟对抗到空中个人对抗,从小组协同对抗到复杂实战环境下对抗,不断提升大队飞行员技战术水平。去年底,罗胜科所在部队随航母出海执行实战化演练任务,他带领团队完成支援掩护、空中拦截、海上突防等任务。
执行任务期间,罗胜科了解到,不少官兵因执行任务难以顾及家庭。当选全国代表后,罗胜科深入调研,将提交进一步加强军属优待工作的建议。谈及未来的履职打算,罗胜科说:“当选全国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我将认真履职尽责,为强军事业建真言、献良策。”
整理调研笔记、梳理拟提建议、细化训练方案……最近,全国代表、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指导员彭陈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彭陈,你是‘松骨峰特功连’第3352名官兵,希望你不忘历史,再创辉煌!”2016年,一场新排长入连仪式在“松骨峰特功连”举行。在全连战友的见证下,新毕业学员彭陈面向“攻守兼备”锦旗庄严敬礼,正式成为连队一员。
“1950年11月,面对兵力多倍于我的敌人,连队官兵誓死坚守‘松骨峰’高地,经过顽强战斗,最终成功阻击敌军南逃。战后,我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攻守兼备’锦旗,并荣立特等功一次。”在入连仪式上,彭陈聆听了前辈的英勇事迹,被深深震撼。
当晚,彭陈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感悟:“松骨峰阻击战,我们连钢少气多、以气胜钢。作为英雄传人,一定要砥砺初心,把这种顽强的战斗精神传承下去。”
几年间,虽然彭陈的岗位有变化,但入连之初的决心从未改变。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始终学思践悟前辈锻造的松骨峰精神——“逢敌亮剑、以气胜钢”。
2019年,彭陈担任该旅“松骨峰特功连”指导员。每逢新兵下连、干部调入,连队都会组织入连仪式。彭陈在新战友入连“第一课”讲述前辈英雄事迹,激励他们当好英雄传人。
彭陈常说,把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做到官兵心坎上,是一名基层工作者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近年来,结合时代发展新形势,他探索创新育人方法,利用VR技术再现战斗历史画面,组织官兵采取“云对话”方式连线老兵等开展教育,受到大家欢迎。
今年,彭陈光荣当选全国代表,他深感重任在肩。彭陈告诉记者,他将围绕“如何深入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官兵战斗精神”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2136小时,是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机械技师、二级军士长梁磊安全保障飞行的时间数据,也是他扎根基层一线、奉献军营的见证。进场、检查、维护、退场……自入伍成为一名机务兵起,梁磊就全身心投入到平凡却要求严苛的机务保障工作中。
“战机每次飞行前,需要对上百个部件进行检查。为保证检查质效,我们给自己定下一系列硬杠杠。”梁磊说,因为这份坚持,他们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一次,梁磊带徒弟检查战机。在极少出问题的左起落架舱内,徒弟检查后没发现异常,梁磊却在认真检查后发现了疑点。他们沿手电强光细看,发现在左起落架舱内一个零件上有一条极为细小的裂纹。倘若检修不及时,战机升空后后果不堪设想。
平凡坚守孕育不凡。一个机械日,机务官兵还未来得及将防冰雹罩布铺盖到位,密集的小冰雹便纷纷落下。情况紧急,梁磊来不及多想便脱下衣服盖在玻璃座舱盖上。见此情景,战友纷纷效仿,守护了战机安全。
21年来,梁磊深耕机务战线,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