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近几年来工业4.0如火如荼地展开,装备制造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转型需求,自2010年起,产业研究院开始深耕深耕装备制造业研究,对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规律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对产业投资机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产业研究院的专业团队及合作单位,曾为中国铁建、汇川技术、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等客户提供专业的装备制造业报告及招商服务,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有着大量一手资源以及实际经验的作为支撑的研究报告,是您深入了解装备制造业的最佳工具。)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的总称,即“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按照国民经济产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呈现增长趋势,202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营业收入规模达到39.92万亿元,同比增长4.89%,增速较2019年有所上升。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增速最快,达到11.0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占比最高,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12.1万亿元。从国际国内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发展。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2020年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补短板。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建筑、医疗等特种机器人、高端仪器仪表、轨道交通装备、高档五轴数控机床、节能异步牵引电动机、高端医疗装备和制药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生产,实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试点示范。2021年4月23日,财政部《关于明确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表示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以自2021年5月及以后纳税申报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包括生产并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医药”、“化学纤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2021年6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制造业优质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带动作用大,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发挥领头雁、排头兵作用。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
这十大领域基本属于高新科技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通过对十大领域的界定,为我国现代工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指明了道路,也为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指明了方向,意味着我国将告别重化工工业为特征的国民经济结构,向高端、节能、环保、高科技方向迈进。已经有21个省区政策落地对接“中国制造2025”,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
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预测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共二十一章。首先介绍了装备制造业的定义、分类及地位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概况,并对国内装备制造子产业的财务状况做了细致分析。然后介绍了金属制品业、锅炉制造业、机床工业、工程机械产业、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电工电器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做了产品产量数据分析、区域发展分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政策环境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您若想对装备制造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相关产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产业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市场调查中心、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产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装备制造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装备制造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图表2602020年有望核准7条特高压线特高压直流单线路/特高压交流单站设备数量及投资额占比